打开支付宝搜索AI健康管家,用户即可调用“泌尿外科”智能体,获得诊前咨询、多轮问诊、多报告解读、肿瘤分期诊断及医疗挂号等服务。“这一智能体涵盖了98%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类别,上岗8个月,已服务30万人次。”4月22日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(以下简称仁济医院)公布其与蚂蚁集团合作AI医疗的最新进展。
成果发布现场。仁济医院供图
仁济泌尿专科智能体,是国内首个用疾病结构化数据训练、真实医疗场景运行的专科智能体。在开发过程中,仁济医院泌尿科医生团队全程参与算法设计,注入诊疗思维链,可支持多种复杂场景的医疗任务。
早在2023年,仁济医院便与蚂蚁集团开展深层次合作,双方以蚂蚁医疗大模型为基础,围绕医疗多模态数据集、专科大模型、专科智能体深度共建。仁济医院泌尿科及开发团队以临床患者诊疗数据为基础,在采集到的超过50万份的数据中,筛选并转化出超过18万份的被定义或转写为正确的推理数据集。双方系统梳理了涵盖97.6%的泌尿系统疾病谱的标准化病例库,由20多名仁济泌尿科医生撰写场景疾病知识图谱,创新性地将三甲医院诊疗逻辑与AI技术结合。
“在智能体的开发中,泌尿科医生不仅是数据提供者,还直接参与模型的开发和训练,不仅孵育出了智能体,更是赋能了智能体。”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潘家骅说。他认为,这次仁济医院泌尿科医生参与智能体开发的过程中,实现了医生角色上的转变,将日常诊疗中产生的病历、决策链转化为医学数字资产,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转变为知识图谱和决策树,通过持续的数据训练和反复的算法验证引导AI成长。
仁济医院副院长、泌尿科学科带头人薛蔚教授介绍,在医疗领域,精准的知识训练比规模化数据投喂更重要,除了教给AI医学文献和指南,关键还在让AI学会医生的逻辑和思维,在这个过程中顶尖医生与技术应该成为搭档,“在对数据集、大模型、智能体系统性的开发过程中,仁济泌尿科医生深度参与、蚂蚁集团软件工程师、医学标注员共同建设对医疗文献、结构化诊疗数据的可控生成算法,并引入人类医生的诊疗思考逻辑,才能让这一专科智能体达到临床可用的程度。”
医生与平台协同研发。仁济医院供图
蚂蚁集团AI医疗事业部高级算法专家申月解释说,人类医生基于临床经验,能够形成一套严谨、明确的诊疗逻辑,但人工智能的回答并不基于大量的经验性知识输入,二者思维方式不同。医疗大模型面临的一大挑战,就是去学习人类专家临床诊断的可解释性逻辑。
为此,仁济医院专家利用真实的临床病例,构建了2000余条数据的推理数据集,并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迭代和复制,最后达到10万量级的大样本数据集。借助这样基于真实病例的数据集,并为大模型引入思考链条,最终人工智能就能够更好地模拟医生在实际就诊过程中的思维路径。
据悉,仁济医院、蚂蚁集团还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建设人工智能数据库,进一步丰富专业语料库、持续提升医疗智能体的医学逻辑能力。泌尿专科大模型还在开发更多应用,并探索将AI能力投射到更多基层医疗机构。